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網民數量的增多,一種新的疾病———網絡性心理障礙引起了世界醫學界和心理學家的關注。心理專家對眾多網民心態進行過分析,對技術的迷信和對速度的崇拜,膨脹著上網的欲望,這是一類網民上網的動力;將上網當成一種時髦、流行如同身著名牌;看破紅塵,遠離江湖,隱居網絡,成了許多人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
科學家一組最新統計數字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目前全球2 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約占網民人數的6%左右。這部分人在網上其樂無窮的沖浪體驗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對網絡的心理依賴,隨著每次上網時間的不斷延長,這種依賴越來越強烈。
“因特網中毒”在美國已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的“因特網中毒”患者也快速增加。他們常因“擔心電子郵件是否已送達而睡不著覺”,“一上網就廢寢忘食”。有人發展到每天起床便莫名其妙地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和食欲不振。更有甚者,一旦停止上網,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癥,甚至采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個人和社會安全。有研究顯示,長時間上網會使大腦中的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水平升高,這種類似于腎上腺素的物質短時間內會令人高度興奮,但其后則令人更加頹廢、消沉。
據統計,網絡心理障礙者的年齡介于15歲至45歲,男性患者占總發病人數的98。5%。20歲至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
階段性的患者與電腦網絡分離是網絡心理障礙治療的第一步,每天上網時間必須限制在兩小時以內,并根據心理醫生的指示調整日常生活,同時應用抗抑郁藥物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
醫學心理專家呼吁學校,應幫助學生了解電腦只不過是傳播信息的機器,熟悉網絡也只是進入虛擬世界的一種手段而已。青年人通過書籍、報刊、廣播等媒體吸取知識,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態對待現實世界和虛擬空間。
下一篇:網癮會減弱孩子的學習能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絡給大學生心理帶來的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